(整理自網路)1838年,舒曼寫信告訴克拉拉,自己為她譜寫了三十首簡短的鋼琴曲,挑選了其中十三首,命名為「兒時情景」,相信克拉拉一定喜歡。就這樣,這部作品誕生了,輕巧可愛的旋律,描述著許多兒時的回憶,彷彿是一幅幅的畫。其中的第七段,就是最有名的「夢幻曲」。
這首簡單的小曲,只由前四小節婉轉動聽的主題反覆的變化而成,左手巧妙而美麗的和聲,把無比單純的旋律,襯托得非常的優美,儘管聽起來很樸素,卻很傳神的表達出兒童陶醉在夢幻中的時候,那種輕柔、飄渺的境界,讓人一聽就喜愛。當然,克拉拉更是喜歡。兩年之後,他們兩人終於結婚,成為人人稱羨的夫妻。「夢幻曲」由於旋律優美而感人,也經常被改編,以小提琴、大提琴、或者是管弦樂來演奏呢!
Traumerei
Schumann
夢幻曲
舒曼
浪漫樂派要角
德國作曲家羅伯‧舒曼的父親是個出版商兼書商,在父親的薰陶下,舒曼酷愛文學、音樂。舒曼的母親原先期望他能夠成為律師,送他到萊比錫大學讀法律。但是舒曼念到一半就拋棄法律,往他喜歡的音樂事業發展,希望能成為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。
1829年舒曼開始跟隨弗雷德里希‧維克學習鋼琴與和聲。隔年年底,舒曼寫出他第一個作品,一首鋼琴變奏曲。1832年,舒曼想要成為鋼琴演奏家的美夢碎了!他右手的無名指受傷,讓他無法繼續演奏。舒曼是怎麼受傷的呢?有人說,是因為舒曼採取錯誤的練習方式,才導致手指受傷;但也有現代科學研究,可能是因為舒曼腦部的疾病所導致。因為這個變故,舒曼只好專心從事作曲工作,也為後人留下更多音樂遺產。
30年代舒曼發表許多作品,他寫了許多鋼琴曲,他的鋼琴作品中有許多日後浪漫主義慣用的語彙。在與弗雷德里希‧維克的女兒,克拉拉‧ 維克交往後,克拉拉鼓勵舒曼創作交響曲。兩人在1840年結婚;1841年三月,舒曼的《降B大調第一號交響曲》在孟德爾頌的指揮下,在萊比錫演出,受到熱烈的反應,這個成功大大的鼓舞了舒曼。
家庭生活幸福,加上克拉拉的鼓勵,讓舒曼的創作力旺盛,他開始創作交響曲、協奏曲、室內樂。1841年在《第一號交響曲》大獲成功後,舒曼原本預備為克拉拉的生日寫一首交響曲,當作生日禮物,不過這首曲子並沒有受到歡迎;舒曼十二年後修改再演出,成為舒曼的《第四號交響曲》。克拉拉不只是舒曼精神上的支柱,她還是擔當起舒曼音樂的詮釋者,舒曼相當受到歡迎的《a小調鋼琴協奏曲》於1845年在萊比錫演出時,由克拉拉擔任獨奏。在舒曼死後,克拉拉變成舒曼音樂的傳播者,隨著她的巡迴演奏,舒曼的音樂流傳開來。
1843年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立,舒曼受聘維作曲教師。1850年起擔任杜塞多夫的常任指揮。舒曼的精神失常問題從1843年起就出現,影響他的創作工作。直到1854年舒曼竟然投多瑙河自殺,獲救後被送到波恩附近的家私人精神病院,直到去世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