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整理自網路)本曲原為鋼琴曲的「匈牙利的羅馬尼亞民族舞曲」,為1915年,巴爾托克34歲時的作品,其素材與同年的作品「奏鳴曲」相同,原為位於特藍西瓦尼山地的羅馬尼亞人的民族音樂,這地方在巴爾托克採集民謠譜而出版鋼琴曲當年還是匈牙利的領土,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匈牙利失去三分之二的領土,這地方也成為羅馬尼亞的版圖。

 

  巴爾托克17歲便獲得前往維也納音樂院的獎學金,但是他卻選擇前往布達佩斯皇家音樂院就讀,對於祖國匈牙利的民族運動以及民俗音樂相當神往。他對於一般人對匈牙利音樂的認知停留在李斯特、布拉姆斯的改編,或者是流行味濃的吉普賽音樂,感到相當不以為然。

 

  因此,巴爾托克便與柯大宜聯手深入匈牙利音樂的精髓地帶,兩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鄉野歌謠採集,奠下了他日後藝術發展的深厚基礎。巴爾托克回憶,「與農人相處的那段時光,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。必須透過與農人生活的直接接觸,才可能對音樂活力有深刻體驗。」

 

  匈牙利農民曲調的古老風格以及五聲音階的表現,讓巴爾托克的音樂能夠掙脫傳統大小調的束縛,但又不至於迷失在無調的荒原中。另外在節奏方面,受到南歐民俗舞曲的影響,讓他的音樂充滿現代幻想的節奏,新鮮而且充滿爆發力。整體來說,質樸、精簡的語彙充斥他的音樂中,強而有力、民俗味道濃烈的旋律更是令人難忘,從他的「匈牙利農夫歌曲」、「羅馬尼亞舞曲」、「匈牙利素描」等作品中,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些特質。

 

  在巴爾托克的作品中,被改編為小提琴、小型的管絃樂曲、弦樂合奏,以及大眾化的管絃樂用曲等形形色色演奏用譜的曲子,除此之外另無第二曲,由此可見本曲之大眾化及優異的效果。全曲有適度的演奏時間,每一個曲子都有濃厚的曲趣,配列有多樣性的變化,但不激烈的旋律線,還有調性的和聲,這些都是使本曲成為膾炙人口的重要原因。

 


 Rumanian folk dances
Bartok

羅馬尼亞舞曲

巴爾托克 

民謠音樂先驅 

 

  繼史麥塔納、德佛札克之後,在樂壇上建立名聲的東歐作曲家是來自匈牙利的巴爾托克。

 

  巴爾托克的啟蒙老師是母親,在其父於1888年過世後,母親還一肩挑起家庭經濟責任。1894年舉家遷居捷克的伯拉第斯拉瓦城後,巴爾托克開始學習鋼琴與作曲,也嘗試譜寫奏鳴曲與四重奏作品。

 

  1898年巴爾托克得到維也納音樂院的入學許可,但是他卻決定進入布達佩斯科學院,跟隨李斯特的學生Istvan Thoman學習鋼琴,另外還隨Janos Koessler學習作曲。這段期間,巴爾托克初識華格納與史特勞斯的音樂。當史特勞斯的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於1902年在布達佩斯首演時,巴爾托克得到與作曲家見面的機會。這次會面對他影響很大,1903年所寫的交響詩《科蘇特》,就是利用史特勞斯的理論和李斯特的主題變形手法為基礎,所譜寫的時段描繪性音樂。1904年《科蘇特》在布達佩斯和曼徹斯特首演。

 

  幾乎同時間,巴爾托克對匈牙利音樂產生興趣,1905年,他和高大宜合作,在1906年他們第一批匈牙利改編曲發表;次年,他成為Thoman在布達佩斯科學院的繼任者,使他能夠定居匈牙利,繼續民間歌曲蒐集工作。

 

  高大宜之後前往巴黎,回到匈牙利時也帶回德布西的音樂,兩人開始接觸當代新的和聲法,開啟新視野,巴爾托克的音樂逐漸受到德布西的影響。1908年發表的小提琴協奏曲仍然是傳統的交響曲形式,但是同時間所發表的一些鋼琴小品,卻開始顯現新的、屬於巴爾托克自己音樂語言。這個階段以 1910年發表的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》為代表作。1912年至1914年的期間,巴爾托克幾乎是放棄作曲,獻身於收集、重編、研究民間音樂的工作,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才結束他的研究工作。

 

  他回頭積極創作後,《第二號弦樂四重奏》和芭蕾《木偶王子》兩部作品陸續問世,1917年於布達佩斯首演。次年,歌劇《藍鬍子城堡》再次上演,他同時著手創作第二部芭蕾《神奇的官員》,但因為主題的問題和涉及到性的描述,這部芭蕾遲至1926年才正式首演。在譜寫《神奇的官員》時,巴爾托克受到到史特拉汶斯基與荀伯格的音樂,音樂結構漸趨複雜,例如,兩首於1921-1922年所做的小提琴奏鳴曲。在此同時,他漸漸獲得一些國際名聲,作品陸續在國際間出版,他受邀到全歐洲演出這些作品。為了自己的演出所需,巴爾托克接連有作品問世,1923年受邀為布達佩斯五十週年市慶音樂會譜曲,發表《舞蹈組曲》;《第一號鋼琴協奏曲》也是這個時期的作品,其鋼琴作品的特徵是:利用木琴的堅硬性和它的共鳴原理,讓鋼琴曲發出如同打擊樂般響亮的聲音。他在後來兩首弦樂四重奏中還持續運用這類方法。接連

 

  接連問世的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》、《第五號弦樂四重奏》、《為弦樂、打擊樂與鋼片琴所寫的合奏曲》與《雙鋼琴與打擊樂奏鳴曲》等作品更趨成熟,和聲更為自然。當時匈牙利的政治情勢非常混亂,故兩首作品都是在瑞士首演。

 

  1923年,巴爾托克離婚,同年再婚,1940年他第二任妻子離開歐洲定居紐約。發表音樂會,巴爾托克並領有大學的獎助金,以研究斯拉夫民族音樂,但是經濟狀況和健康狀況一樣,越來越不穩定。他最後一首作品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》是想要為他的遺孀多掙點收入,幾乎在他過世時完成,另遺留有一首《中提琴協奏曲》未完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古典音樂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手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